饮用水的安全知识,你知道吗?
健康饮水备受国人关注,那么,关于饮用水的安全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什么是安全饮水的基本要求?
我国对生活饮用水(家用自来水)的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对饮用水中多项指标都有明确的限值规定,以保证公众的饮水卫生安全。原则上来讲,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保证用户饮用安全:
1.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
2.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3.生活饮用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
4.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5.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自来水为什么有口感差异?
水的口感取决于几个因素:
1.溶解性总固体(TDS)
TDS是水中全部溶解性固体的总量,包括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矿物质、盐和金属离子。当TDS>250mg/L时会有矿物质的味道,TDS>800mg/L时会产生咸、涩、苦等不良口感,让人难以接受。
2.硬度
硬度是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的总量。硬度低的水,钙镁含量低,口感柔和;硬度高的水,钙镁含量高,口感厚重,硬度过高的就会有苦涩味。饮用水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总硬度<450mg/L。
3.pH值
饮用水的pH值在6.5-8.5之间,pH值偏高,口感偏甜,有润滑感;pH值偏低,口感则偏酸。
4.有机物
有机物一般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和消毒副产物,通过嗅和味影响口感,而且嗅味阈值的跨度非常大。
自来水为什么会有氯?
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消毒处理,液氯消毒是国内外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为了保证自来水消毒效果和避免在管网输送到用户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自来水中余氯的含量必须在0.05mg/L以上,所以自来水会带有氯。
自来水为什么会出现乳白色?
自来水经过水厂处理后,需要通过高压密闭的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在输送过程中,高压会使管道中的空气溶于水中,当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时,水中的空气因为恢复到常压而被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无数的微小气泡,使水的外观呈乳白色,放置片刻后就会澄清。
自来水为什么会发黄?
自来水有发黄现象,很可能是受到了输水管网中铁质水管内壁铁锈的影响。自来水流动过程中带起管锈,导致自来水颜色变黄。如发现自来水有发黄现象,可将自来水放掉一些,直到水质恢复清澈后再使用。
水壶中为什么会出现水垢?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都有一定的硬度,如果水的硬度较高,在加热时,钙离子和镁离子的不溶性盐类成分(如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就会从水中析出,黏附在水壶内表面形成水垢。从水中析出的盐类物质由于化学成分、结晶状态和析出的条件不同,可能形成水垢,也可能形成水渣,沉于水底或漂浮于水面。
如何健康饮水?
1.不喝生水,也不要喝饮料代替喝水。
2.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3.剧烈运动之后,不提倡立即大量饮水。
4.水温适宜。水温建议在40℃左右,水温超过65℃会对口腔黏膜和消化道造成慢性损伤,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风险。
转载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PXI5YlAHQ7rS2q3Ccg2og